毗鄰住家的花鳥奇石市場,正有陽光將場內照得敞亮,午后暖陽誘人。在奇石館門前,幾個花盆里有青翠欲滴的花葉,我不禁思忖,是什么花?咦!有些像青菜啊。
青菜是中國最普遍的綠色菜之一。記憶猶新,青菜是我年少時家中的主打菜。那些年物資匱乏,雞鴨魚肉鮮有上飯桌的,每天青菜蘿卜或青菜豆芽,即便如此,青菜上桌,我們四個孩子還是如風卷殘云般將一大碗青菜吃得底朝天。
彼時,我家居住甘泉新村,新村路北部是農田。時常有農民收割青菜,將切下的一段菜頭和外層的菜皮留在地里。我們這些小巴辣子拎起菜籃,結伴奔赴農田撿拾菜頭和菜皮,就連住二樓周家的孩子,也毫無顧忌地快樂同行,他們的爸爸可是電力工程師,收入不菲;媽媽是棉紡廠的技術人員,收入高于一般工人,在工人新村,他們家堪稱“大戶”。有時,農民不解地問他們,你們穿得這么鮮亮,也來拾菜皮?
一番勞作后,每人有滿滿一籃收獲,幾乎每家都會腌制咸菜。我媽會將幾個孩子拾來的菜根和菜皮,攤在一張竹榻上曬上一兩天,然后腌制在一口大缸里。我的任務是赤腳跨進缸里,在撒上鹽的菜上踩踏,然后再鋪上幾層菜撒上鹽繼續踩踏,鹽的顆粒硌得我的腳底生疼,我卻像做游戲似的覺得好玩。接著,我媽在菜上壓一塊大石頭,過十天半月,腌制的菜滲出水就可以翻缸了,將下層的翻到上面就可食用了。
如今食物豐盛,人們不患食無雞鴨魚肉,只恐少有綠色菜,所以更青睞青菜。青菜一年四季都有,但最美味的是霜打后的青菜,口感香糯甜津,上海人買青菜更愿挑本地“矮腳菜”。如今青菜品種繁多,諸如蘇州青菜、無錫青菜等,不但價格實惠,口感亦不比本地差,但這些青菜在其他季節,口感略苦且粗糙,倒是有寧夏青菜獨占鰲頭香糯依然。我跟隨老公逛菜市,在一處邊角攤位前,看到寧夏青菜價格比其他品種青菜貴不少,女攤主說,攤位置不佳,只能以質優取勝,顧客吃過我的青菜,樂意再來,所以生意還不錯。我贊嘆女攤主的生意經,更贊嘆我國大西北的黃土地,在人們創新、科技興農中,培育出很多品質優良的果蔬,令全國人民受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