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批發市場菜價總體平穩,但不同地區菜價差異顯著?從調查看,菜價波動與幾個方面有關:
其一,菜價與物流配送有關。目前,上海蔬菜源頭供應總體平穩,但個別品種可能伴隨物流配送產生階段性短缺,從而抬高價格。某生鮮電商的蔬菜買手告訴記者,為上海供菜的外省市產地供應情況都很穩定,并不存在缺菜的現象,但因防控需要,客菜入滬的周期有所增加,這導致部分品種在短期內供不上。于是,相關品種的價格就有所抬高。不過,隨著供應跟上,該品種的價格也會回落。
此外,部分市內經營戶的物流成本確實有所增長。由于上海有些批發市場暫時關閉,部分地區的菜販需前往更遠的交易市場采購,增加了物流成本,最終體現在終端售價上。
其二,菜價與供求關系有關。從實地走訪看,在農產品供應充足的地區,菜價總體平穩。例如,躍康菜市場周邊還有多家生鮮超市、生鮮便利店、生鮮電商前置倉、個體菜販開設的農產品門市部等,當地居民選擇比較多,所以菜價總體較為平穩。可在部分地區,一些農產品銷售網點臨時封閉或出現居民集中囤菜的情況,供應出現暫時性緊俏,菜價也就水漲船高。
其三,不排除部分菜販借機漲價。就記者走訪看,商超賣場、生鮮電商的菜價總體較為平穩,但有菜販將“上海蔬菜批發市場暫停交易”的謠言作為漲價理由。業內人士分析,商超賣場、生鮮電商有相對固定的供貨基地,價格自律意識也較強,但部分菜販存在利用部分市民急于囤菜的心理漲價。目前,各地物價部門已就相關情況展開調查。
平抑菜價 各方在行動
面對菜價波動,除了批發市場穩定貨源、保證供應外,零售端的商超賣場、生鮮電商也在努力。通過豐富選擇、拓展渠道,為平抑菜價出力。
據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部分市民反映青菜價格波動較大,但在盒馬、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自本輪疫情開始,青菜的價格并沒有明顯變化。比如,盒馬銷售的青菜為每袋400克2.2元,近一周都保持穩定。
盒馬負責生鮮采購的工作人員解釋,這是因為平臺對接了省外基地,通過基地直供平抑價格。目前,盒馬每日供應市場500噸蔬菜,大約有260個品種,其中一半與本地五六十家農業生產合作社對接,另一半與山東、云南等地的生產基地對接。基地直采直送能避免中間環節異常加價,從而保證供應量并平抑價格。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