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種地不掙錢,大批的農村壯勞力都去了城市打工,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病殘。怎么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呢?
這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話題。很多人說,直接把糧食漲價就可以啦。其實糧食漲價是一個很不現實的問題,糧食價格關乎國計民生,是不能出現大的價格波動的。究竟怎么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呢?
第一,就是補貼。目前農業補貼不太多,后期可能要加大農業補貼力度。
第二,就是流通環節。現在很多農產品的利潤被中間商控制。目前很多果園每斤蘋果的銷售價格,均價應該是1元左右,最終到客戶的手里,基本上是每斤3~4元,這么大的利潤空間全被中間商拿走了。
所以說,現在很多三農自媒體人越來越被人看重,越來越被官方認可。就是想通過三農自媒體減少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更多的讓利給種植農戶。
第三,就是提升農民的身份認同感,這一點也最重要。自古以來,農民相對處在社會底層,甚至有的家長訓斥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把你送到農村去種地。好像種地是不光彩的職業,正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很多人不愿意去種地。
可奇怪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狀態,又是很多人所向往的。這是典型的現實和認知的錯位表現。
糧食永遠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糧食安全也是國家長期的重要戰略。希望有更多的知識青年回到農村發展農業,帶動當地農民增加收入。
對怎樣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你怎么看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