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又名櫓豆、黑大豆等。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外皮黑,里面黃色或綠色。
1.分類信息
黑豆一般可分為烏皮青仁豆和烏皮黃仁豆。
烏皮青仁豆,又叫綠心豆,種皮烏黑、仁肉青色而得名。此品種所以名貴,主要是蛋白質、維生素、鐵質等含量極為豐富,藥用價值很高,在中醫用藥上屬于滋補佳品。據中醫藥理記述,它有養陰補氣,滋補明目,祛風防熱,活血解毒,以及烏須發等藥用。可內服,也可外用,單獨食用有效果,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作用更大。《本草綱目》中僅用烏豆作單方治病的處方就達59條之多。
治病范圍涉及內科、婦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藥物中毒等,用途廣泛,通常作為清涼性滋補強壯藥來應用。青仁烏皮豆因有這種功用,在國際市場上被列為緊俏物資,暢銷于香港、東南亞、日本以及南美、北歐等國家和地區。烏皮黃仁豆是從日本引入的一個品種,營養成份高,是蜜餞制作的上佳材料,深受日本人喜愛。
豆科植物有13000多種,次于菊科,為被子植物
的第二大科;我國有1300多種。豆科植物中既有人們熟悉的蔬菜,又有重要的油料植物。
分三個亞科:含羞草亞科、蘇木亞科(云實亞科)、蝶形花亞科。有的分類學家則把其分成三科。
豆科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多數豆科植物的葉都是復葉。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蝶形花亞科一般是,蘇木亞科則為假蝶形花冠,含羞草亞科通常不是)。
雄蕊——一些是二體雄蕊。
果實——莢果。
屬于豆科的植物,一般都有以上的特征。
2.形態特征
形狀
該品橢圓形或類球形,稍扁,長6—12mm,直徑5—9mm。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皺紋,具光澤,一側有淡黃白色長橢圓形種臍。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綠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味。黑豆,又名櫓豆、黑大豆、零烏豆,民間多稱黑大豆和馬料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稱。黑豆防老抗衰,藥食俱佳,它與黃豆同屬大豆類。
黑豆有矮性或蔓性,株高約40~80公分,根部含根瘤菌極多,葉互生,3出復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花腋生,蝶形花冠,小花白色或紫色,種子的種皮黑色,子葉有黃色或綠色。
大豆(《本經》),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莖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黃色長硬毛。3出復葉;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小葉3片,卵形、廣卵形或狹卵形,通常兩側的小葉為斜卵形,長6~13厘米,寬4~8.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中脈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圓形、闊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緣,或呈微波狀;兩面均被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短闊,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綠色,鐘狀,先端5齒裂,被黃色長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細爪,龍骨瓣略呈長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體;子房線狀橢圓形,被黃色長硬毛,基部有不發達的腺體,花柱短,柱頭頭狀。莢果長方披針形,長5~7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黃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或近于球形,種皮黃色、綠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3.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遼寧,吉林,安徽 ,現河南、河北、山東、江蘇亦有種植。
4.栽培技術
播種
在5厘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3月底至4月初為適宜播種期。穴播,行距27~33厘米,穴距17~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種子,淺播薄蓋(蓋三四厘米厚)。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水肥條件而定,早熟品種每667平方米栽3~4萬株、中熟品種栽2.5~3.5萬株、遲熟品種栽2萬株左右。
田間管理
移苗補缺。一般缺苗情況的地塊,可就地移苗補栽。移栽時埋土要嚴密,如土壤濕度小,還要澆水,以保證成活率。為了使移苗補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長,在移栽成活后應適當追施苗肥,促進苗齊、苗壯。缺苗嚴重的則要直接補種。
間苗、定苗。在2片單葉平展時間苗,第1片復葉全展期定苗。間苗時應淘汰弱株、病株及混雜株,保留健壯株。
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一般在第1片復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第2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左右、搭葉未封行的時候進行。頭次中耕宜淺,第2次稍深,結合追肥培土。
灌溉。在鼓粒期如遇高溫干旱王氣,有灌溉條件的應適時灌水。以溝灌濕潤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
5.營養價值
黑豆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同時又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黑豆色素、黑豆多糖和異黃酮等。
1、蛋白質
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蛋白質含量高達45%以上。其中優質蛋白大約比黃豆高出1/4左右,居各種豆類之首,因此也贏得了“豆中之王”的美譽。與蛋白質豐富的肉類相比,黑豆不但毫無遜色,反而要更加勝出一籌,其蛋白質含量相當于肉類(豬肉、雞肉)的2倍,是雞蛋的3倍,更是牛奶的12倍,因此又被譽為“植物蛋白肉”。
2、脂肪酸
研究發現,每100克黑豆中含粗脂肪高達12克以上。檢測發現其中含有至少19種脂肪酸,而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竟然高達80%,其中亞油酸含量就占了約55. 08%。亞油酸作為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是人體中十分重要的必須脂肪酸,對膽固醇代謝具有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只有當膽固醇與亞油酸結合時才能在體內轉運而進行正常代謝。而當亞油酸缺乏時,膽固醇將與飽和脂肪酸結合并在人體內沉積,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因此,亞油酸又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譽。
3、黑豆灰分
灰分是食品的六大營養素之一,人體需要的各種無機鹽均來自于食品的灰分,因此,灰分含量的多少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食品營養價值。不同食物的灰分組成和含量相差很大, 因此灰分是指示食品中無機成分總量的一項指標。黑豆中灰分含量為4.47%,明顯高于其他豆類。進一步分析黑豆灰分的成分,可以發現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鉬、硒、磷等,而且含量都比較高。
4、維生素
維生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估計大家都能說出一些來,單就從字面上就能猜測出這個詞語的大概意思了,維生素——維持生命的元素。黑豆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在每百克黑豆中的含高達17.36微克。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發揮著重要的抗氧化保護機體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的作用。
5、異黃酮
異黃酮是黃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所以又經常被稱為大豆異黃酮,由于其是從植物中提取,與女性雌激素結構相似,所以異黃酮又有“植物雌激素”之稱。早有研究證實,黃豆的異黃酮含量極為豐富,有實驗發現,黑豆的異黃酮含量比黃豆還要多。
6、皂苷
皂苷,是一種存在于植物細胞內結構復雜的化合物,同時也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活性成分。黑豆皂苷對遺傳物質DNA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在清除活性氧方面,皂苷同樣有良好作用,其中的機制可能是皂苷終止了自由基的連鎖反應,抑制生物膜上多不飽合脂肪酸的過氧化作用,清除脂質過氧化產物,穩定細胞膜、抑制細胞膜系統內鈣離子水平的異常升高,最終達到保護生物膜及亞細胞結構的完整性的作用。
7、多糖類物質
黑豆多糖是清除人體自由基的功臣之一。研究發現,黑豆多糖屬于非還原性、非淀粉性多糖,具有顯著的清除人體自由基的作用,尤其是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非常強大。此外,還有研究發現,黑豆中的多糖成分還可以促進骨髓組織的生長,具有刺激造血功能的再生的作用。
8、黑豆色素
黑豆色素是黑豆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之一,以黑豆皮為原料提制出的天然色素稱為“黑豆紅色素”,簡稱“黑豆紅”。黑豆紅色素可以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終產物丙二醛(MDA)含量,同時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這就意味著黑豆紅色素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