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新聞
- 石碣筑牢農資安全防線,全力護航春...
- 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臺階
- 貴州石阡:奏響粵黔協作“鄉村振興...
- 全國春播糧食超3500萬畝
- 2024年長江禁漁十大關鍵詞新鮮...
- 貴州銅仁疫控中心赴大朗交流動物疫...
-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赴莞調研...
- 2025食博會·預博會和農博會受...
- 2024年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下...
- 石碣奏響春耕生產“沖鋒號”
聯系我們
聯系人:蘇先生
手機:134-804-11888
電話:400-0769-006
郵箱:815665333@qq.com
地址:東莞市東城街道丁平甲路7號
貴州石阡:奏響粵黔協作“鄉村振興新樂章”
從珠江之畔到武陵深處,跨越千里的莞銅情誼正演繹著新時代的“山海經”。2021年,東莞市厚街鎮、萬江街道、道滘鎮(以下簡稱“厚街組團”)與貴州石阡縣結成結對關系,緊密攜手,成為攜手奮進的“一家人”。
近年來,借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這座黔東小城特色產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從溫泉康養到苔茶飄香,從生態大米到非遺佳釀,苔茶、棒棒牛肉、皮蛋等特色農產品正通過“灣區通道”邁向更廣闊的市場。來自石阡的“山水篇章”和“舌尖美味”在莞銅消費幫扶中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東西部產業振興的鮮活樣本。
石阡苔茶借“綠”出山
在黔東大地、武陵深處,四月的石阡被青山環繞,霧氣彌漫,高山茶園里新芽已經抽出,與古溫泉升騰的熱氣交織成一幅生態畫卷。
石阡苔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加工時節,走進聚鳳鄉高原村良友現代農業園區,茶農們在茶園中來回忙碌,熟練地采摘茶青,并陸續送往加工廠進行檢測加工。
據貴州良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明介紹:“我們企業選擇在聚鳳鄉建茶廠,是因為這里自然資源獨特,高海拔、多云霧,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污染,具備生產干凈茶、安全茶的自然條件。”
立足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石阡將全縣零散的茶園整合起來,集中打造成現代農業產業園,并于2024年獲批成為“國字號”產業園。如今,170多萬畝的產業園覆蓋了龍塘鎮、五德鎮等全縣10個鄉鎮(街道)的186個行政村,以苔茶集團公司為核心的茶產業聯盟和“龍頭公司 + 種植大戶 + 集體合作社 + 脫貧戶”的帶動扶持模式正持續提升石阡苔茶的知名度,不斷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
2021年以來,厚街組團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915萬元,用于茶產業建設。2024年,借助特色產業提升行動,兩地共投入資金760萬元,重點用于標準化茶園基地建設、茶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灌溉水池修建、標準化廠房改擴建、精深加工茶葉等環節。“這兩年要是沒有東西部協作資金的支持,沒有這些渠道幫我們推廣,石阡苔茶不可能這么快‘出圈’。”黎明說道。
在東莞的石阡農產品展銷中心,苔茶與石阡雞蛋、生態大米、空心面條等組成“健康禮包”,成為灣區企業員工福利采購的熱門選項。
“溫泉+”煮熱文旅經濟
“貴州梵凈山和佛頂山這兩個風景區的沿線,分布著大大小小各種溫泉,有天然野生的溫泉,還有可以直接飲用的溫泉水……”3月6日,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穆嶸坤在全國兩會現場推介銅仁。
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石阡古溫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飲用歷史,常年水溫保持在45℃左右,既能飲用也能泡浴,所含的鋰、鍶、鋅、硒、氡、偏硅酸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有益元素,達到了國際公認的優質礦泉水標準,這也成為石阡溫泉“硬核出圈”的原因。
近年來,石阡縣依托豐富的溫泉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打造了集休閑、養生、旅游于一體的溫泉產業鏈,市民泡溫泉、游客來康養已成為常態,石阡“溫泉小鎮”的美名逐漸傳開,大量灣區游客紛紛慕名而來。
如今,石阡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粵地車牌,溫泉酒店里賓客往來不斷,消費熱潮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零售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從廣東坐高鐵5小時就能直達,環境好又能養生,關鍵是特別干凈,小長假來這里放松一趟很值得。”廣東游客陳琳說。
而在另一邊,石阡縣泉都礦泉水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排列整齊的礦泉水在現代化流水線上自動完成裝罐、包裝、貼標等工序……2023年,石阡縣泉都礦泉水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利用東西部幫扶協作資源,迅速打通了石阡優質水進入東莞市場的銷路,為東莞特別定制的“莞銅 - 泉都梵凈山泉”成為當地消費者認可和接受的產品。
據了解,在“東莞龍舟第一景”萬江龍舟文化節、“藏茶之都,茶香萬江”東莞(萬江)首屆茶文化節、“喝好茶,進莞來”東莞市第二屆茶文化節等大型市級活動中,都將來自石阡的礦泉水作為官方指定用水,通過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與交流,“石阡礦泉水”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特產闖進大灣區
地處貴州第一大江——烏江流域,銅仁擁有悠久的釀酒產業基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質的生態環境。石阡縣大關村,是20世紀70年代國有企業老品牌“大關酒”的誕生地,大關酒以本地高粱與天然泉水釀造,曾先后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國際名酒節銀獎”“中國優質白酒精品獎”“第四屆貴州名酒”等榮譽,是貴州省名副其實的“老八大名酒”。
近年來,石阡縣緊緊圍繞“廣東企業 + 貴州資源”“廣東市場 + 貴州產品”“廣東總部 + 貴州基地”“廣東研發 + 貴州制造”的“4 +”模式,緊盯廣東及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需求,借助物流企業穩定的供銷關系和廣泛的銷售網絡,聚焦生產、銷售環節,力爭把大關酒、石阡苔茶、黃水粑、皮蛋、辣椒、羊肚菌、面條等農特產品推向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和“果盤子”基地生產范圍,推動石阡更快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以產品為媒介、用消費搭建橋梁。灣區市民通過消費石阡縣的特色農特產品,帶動了石阡縣蛋雞養殖、礦泉水生產、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不僅為石阡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進一步推動了東西部協作向縱深發展。據了解,2024年,通過東西部消費協作廣東省幫助銷售和采購石阡農特產品金額達2.9395億元。
粵黔攜手,山海情深。從茶葉到溫泉,從特產到文旅,石阡的資源在東莞的助力下實現了華麗轉身。這份跨越千里的情誼如同紐帶,將珠江之畔的繁華與武陵深處的質樸緊緊相連。在東西部協作的征程中,莞銅兩地正攜手創造更多可能,續寫新時代“山海經”的精彩篇章。
- 上一條: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臺階
- 下一條:$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