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蔬菜配送公司 北京:水培菜為何超市遇冷
2017-11-25紫葉生菜、奶油生菜、水培芹菜、水培香椿苗……這些養在水里、青翠鮮嫩又無污染、無農藥殘留的水培蔬菜,買回家既可裝點陽臺廚房,又可現采現炒。然而,這種“看上去很美”的水培菜卻在超市遇冷。近日,記者走訪數家超市發現,價格高和栽培方式不受認同是其遇冷的主要原因。
叫好不叫座
“聽說過水培菜,但沒見過。”“我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的特菜大觀園里見到過,感覺特別嫩。挺想買來嘗嘗鮮。”“水培菜用的是營養液,安全嗎?平時吃的菜都是田里種的,味道一樣嗎?”“見過,就是太貴了”……提及水培菜,不少市民表示很少見到水培菜,水培菜價格高,但都對水培菜入市抱有頗多期待。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數家超市。據了解,和平門菜市場、綠特超市在今年夏季曾賣過水培蔬菜。“賣有香椿苗、豆苗、小青菜等,小菜綠油油的,一盤盤長在黑色的托盤架子上,挺可愛的。”常在和平門菜市場買菜的王女士介紹,當時她很想買些水培蔬菜,但價錢特別貴,“一盒就要8元。”
嫌貴的不僅是市民,還有超市。和平門菜市場一相關負責人稱,當時有一人高的水培蔬菜貨架就擺在該市場超市主食柜臺前,占地兩三平方米,但顧客問得多,買得少,叫好不叫座。”水培蔬菜在店里擺了不久就撤了攤兒。
“貴。賣得不太好,要求得保存在保鮮柜里,才能多放一天。”綠特超市一負責人稱,超市在今年六七月從海淀區一水培栽植企業進了一批貨,一周才賣了一千余元。
銷售成本高
位于豐臺區的一家水培菜研發、生產企業負責人透露,水培菜身價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超市加價高,“一般加價一倍。”該負責人稱,其所研發生產的水培菜,今年夏季曾在物美、億客隆、歐尚、家樂福等50余家超市設立銷售點,但目前已經全部撤回,“超市給一個約3平方米的柜臺,像一盒100克的香椿苗,企業賣給超市是6元,超市加價賣12元。另外因為賣的菜是活的,還得安排兩名工作人員輪班噴水、照料,兩名工作人員工資得付8000多元,這個賬算下來,企業是賠錢的。”
記者聯系了多家研發并生產水培蔬菜的企業,他們均表示其所生產的水培蔬菜已轉入網購渠道,通過訂單走向火鍋店,或者一些高檔連鎖酒店。至于超市銷售,他們表示正考慮對接高檔社區的社區超市。
工廠化生產
初冬時節,小湯山特菜基地一玻璃溫室內,一行行水培蔬菜生機盎然。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雷喜紅介紹,該站對水培蔬菜的研究及種植已進行多年,且在小湯山、密云、延慶、大興等區已建立水培蔬菜種植示范基地5萬平方米,其中企業種植近3成,“目前,我們正探索研究改進水培蔬菜的口感及品質。”
至于有市民提出水培蔬菜安全問題,雷喜紅稱,“沒有污染,品質安全不用擔心。”他說,通過該項技術種植的蔬菜,因不需要土壤,可以避免土壤中存在的各類污染,無需使用農藥,也遠離各種病蟲害,水培蔬菜接觸的環境很潔凈。它所接觸的就是營養液,而營養液是根據蔬菜本身成長需要配比而成,技術已相當成熟,“葉菜不像果菜,像黃瓜、番茄,都有各自的配方,而葉菜成長普適性較好,對營養液的濃度等要求不高,比較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水培蔬菜產量每平方米能采40公斤,但其保鮮困難,從采收到上市不能超過3天,否則便會黃化、腐爛,故需冷鏈運輸。另外,盡管水培蔬菜產量高,但設備比較貴,每平方米栽培床架等設施成本在200元以上,且水培蔬菜根部要求水溫長期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故能耗較高,“它還是勞動密集型生產,且收一茬就得種一茬,用工、用種子量都比較大,綜合起來,成本就比較高。”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農業部門正努力降低水培蔬菜成本,并不斷試驗改善其口感,提升水培菜的品質,“比如,經過示范之后,可推廣擴大水培蔬菜種植規模,將其從玻璃溫室轉移到日光溫室內,降低水培蔬菜的單位面積成本。再通過光照控制,改變水培蔬菜水分大、炒菜出水多等問題,以提升水培菜的口感和品質。”屆時,水培蔬菜便可擺脫試驗基地內“盆景”的桎梏,順利走上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