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山食材配送中心 蒜苔價格開始反彈 農民心里不是滋味
2017-8-4發布時間:2017-05-23 來源:綠果網 點擊次數:340當蒜苔多的時候,很多農民都賣不出去,只好倒在溝里,任其爛掉。但今天,當蒜苔價格終于開始反彈的時候,農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剛剛把蒜苔都賣出去,就要價格反彈 么?
這不是坑么?
實話實說,這還真是一個大坑。不僅僅是蒜苔,農村其它蔬菜也有這種情況。比如說大蒜、生姜、白菜、菠菜等等都有這種情況。每次當農民地里的菜刨干凈,都賣光后,價格就又漲上去了。去年的大蒜就是最好的證明例子。剛剛收新蒜的時候,大蒜還比較便宜,可等過了三四個月后,大蒜的價格才異軍突起,瞬間變身“蒜你狠”。
只不過,當時手里還有蒜可賣的農民已經是極少數了。多數的大蒜都在囤蒜商手里。所以,去年的大蒜不是農民賺錢了,而是囤蒜的蒜商發財了。今年的蒜苔行情也可能如此,前期價格低到極點,后期在蒜苔收購商手里漲起來,到最后賺錢的還是中間的各級別收購商。這種情況讓種蒜的農民們直呼吃虧。但又不可能不讓大蒜收購商賺錢啊,畢竟不賺錢就沒有人收購,沒有人收購大蒜更賣不出去。即使明知道可能是個坑,農民也只能往這里面跳。那么,在未來這種情況有可能改變么?不少種植大蒜或者其它經濟作物的農民,都預想過一個模式,希望能直接把地里的農產品賣到城里消費者手里,不經過任何環節。
這當然是一個好的想法。只不過,有些問題卻很難解決。一是運輸成本問題。目前的農產品運輸模式,是通過貨車大批運輸到城里,再分發給超市或者菜販,然后再到消費者手中。如果直接讓農民把農產品郵寄到每個消費者手中,消費者過于收貨地址分散,郵寄成本必然不低。二是信任和安全問題。很多城鎮消費者喜歡在大超市里買農產品,即便是價格高也喜歡在超市里買。就是因為消費者潛在意識里認為大超市里的農產品安全有保障。如果直接從農民手里發貨,可能不少消費者會覺得不安全。
當然了,解決這兩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
運輸問題可以借鑒美國式的社區農業,以城鎮里的某一個小區和農村某一個農場簽訂農產品購買協議,等農產品收獲后,統一送貨到小區內,這樣可以極大的降低物流成本。
信任和安全問題,也可以完全通過世界上目前比較流行的農產品追溯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農民生產的過程中采用農產品追溯系統,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清楚的記錄下來,實時發給消費者,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小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大家多多琢磨,這個坑咱們已經遲早能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