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龍食材配送中心 來讓我們為垃圾食品平反
2018-9-29近些年來,人們經常會聽到有關“垃圾食品”的字眼,比如說大家吃的各種油炸類食物,腌制食品,或是加工類的肉食品等。隨著全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這些所謂的垃圾食品一直飽受爭議,那么,這些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呢?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些有關這方面的專家說法,來讓我們為垃圾食品平反,看看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以前在社會中流傳著一份垃圾食品名單,不過近來某衛生組織向媒體澄清說,根本沒有發布過這份名單。原來這份在國內傳播多年,廣為人知的名單被證實為子虛烏有。輿論為之嘩然之時,營養專家則站出來說,“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食品沒有好壞之分,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食物多樣化。
另外,有專家稱“垃圾食品”概念不科學。垃圾食品被認為是肥胖的罪魁禍首,也是造成健康問題的重大因素。近日,市民王先生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女友想吃爆米花,王先生以“這是垃圾食品,高熱量,吃了對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女友于是怒買100桶爆米花。對此,有營養專家表示,科學營養界沒有“垃圾食品”這個說法,因食物烹飪方式不同而釋放出各種物質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就是垃圾食品。飲食結構不合理、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才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元兇”。
很多人認為,方便面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維生素、低礦物質,有一定的添加劑和防腐劑,屬于垃圾食品,但某臨床營養科主任看法卻不一樣:“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就是營養,而且面條里面也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雖然都是熱量的營養,但至少比不吃、餓著肚子、低血糖要好得多。”
某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對媒體稱,“垃圾食品”這個說法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的說法,這個詞并沒有嚴格的量化定義,而是民間一種約定俗成的講法。不在特定的情況下,直接把某樣食品打為垃圾食品是不科學的。然而,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年來垃圾食品的范圍不斷擴大。在網上,一個題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帖子,洋洋灑灑數千字,對白米飯發起了聲討。對此,某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表示,谷物外殼確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在進行精細加工的過程中,大量營養素會流失,但這并不意味著白米飯“一無是處”,更談不上是垃圾食品。
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應該一分為二來看。有一位張某曾宣揚綠豆可以治百病,就是過分強調了綠豆的正面作用,這是不科學的。雖然綠豆確實好,但卻沒有那么神。而一些人們眼中的垃圾食品也并非一無是處。油炸食品,大家都覺得是垃圾食品,但是對于一個急需補充能量的人來說,油炸食品是一個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迅速滿足能量需求。
攝取食物關鍵在于平衡
近年來,某類食物被捧上了天,受到人們熱烈追捧;而另外有一些食物則被標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簽,經常受到批判。對此,專家指出,人類需要多種多樣的食物,各種食物都有其營養優勢,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平衡。有營養專家表示,食品營養學最基本的鐵律就是食物沒有好壞,多了少了就叫壞,不多不少剛好平衡就叫好,沒有最好的食物也沒有最壞的食物。比如維生素吃多了會中毒,缺少了會生病;過少或過量食用食鹽,同樣也會影響健康。
事實上,目前只有一種食物可以解決所有營養問題,那就是6個月以內嬰兒喝的母乳,其他的食物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就要求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必須多樣化,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首先是大類的多樣化,谷類、蔬菜、水果、牛奶都要吃,而每一大類下面的小類還要多樣化,比如,谷類包括米、面、雜糧等。食品沒有好與壞,我們可以根據其營養價值進行取舍。在一場科普活動上,專家表示,大家應該堅持一個營養原則,即做到種類平衡、攝入和消耗平衡,違反了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不對的。
專家表示,有些膳食建議的每人每日各類食物適宜攝入量范圍適用于一般健康成人,應用時要根據個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季節等情況適當調整。年輕人、勞動強度大的人需要能量高,應適當多吃些主食;年老、活動少的人需要能量少,可少吃些主食。此外,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間隔時間應與作息時間和勞動狀況相匹配,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為宜,特殊情況可適當調整。一般來說,上午的工作學習都比較緊張,營養不足會影響學習工作效率,所以早餐應當是正正經經的一頓飯。早餐除主食外至少應包括奶、豆、蛋、肉中的一種,并搭配適量蔬菜或水果。
以上給大家講了有關垃圾食品的概念,而且這也是人們普遍認為的肥胖元兇,而且有些人這些食品熱量高,所以不敢吃。其實,有些營養專家認為沒有垃圾食品的說法,而且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元兇其實是人們的飲食結構不合理,而且吃得多運動少。因此以上這些讓我們為垃圾食品平反的資料,給大家帶來新的見解。從健康角度來講,建議朋友們做到飲食均衡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