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坑食材配送中心 粵菜的特色
2018-7-18去過廣東的朋友一定對廣東菜記憶猶新吧,從路邊早餐攤位的腸粉到夜宵大排檔里的砂鍋粥、燒鵝仔,樣樣都是美味,讓人吃了還想吃。廣東菜又被稱之為粵菜,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那么,大家知道粵菜的特色有哪些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粵菜的特色
1、粵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復雜,菜式豐富
它用料廣博奇雜,配料多而巧。蛇蟲鼠蟻、飛禽走獸、山珍海味、中外食品,無所不有,可謂全國之冠。這些原料,一經廚師妙手烹制,每令食者擊節贊賞,嘆為異品奇珍。比如吃蛇,其他省份的人是不敢入口的。傳說北宋時蘇東坡被貶到惠州,他的愛妾朝云就是因為吃了蛇羹后人們才告知那是蛇,結果驚嚇而死。但廣州人吃蛇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今的廣州,不但有專門的蛇餐館、吃蛇一條村,大凡酒樓食肆也經營蛇餐,而且蛇的吃法有數十種之多,凡是你想得出的都能做出美味的蛇肴。什么都敢吃,這不是愚昧和落后,而是廣州人的開放心態和創新意識在飲食文化上的體現。廣州人雖然無所不吃,但近年來不吃保護動物了。首先是省、市領導提倡不吃野味,眾多酒家、食肆和廣大市民都自覺遵守。為了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很多“野味”都是人工飼養的。
2、粵菜第二個特色是口味清淡
粵菜可用“清鮮嫩滑爽香”六字概括其風味特色。這是粵菜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洸苏{味品種類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鮮。但一般只用少量姜蔥、蒜頭做“料頭”,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佐料,也不會大咸大甜;洸酥厣,求鑊氣(指用武火把鑊燒熱,加油,把油燒開,炒出來的菜有一種香味),火候恰到好處。粵菜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如活蹦亂跳的海鮮、野味,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廣州人好吃雞,但最愛吃的是白切雞。白切雞的做法是水煮開以后;,把光雞浸在開水里浸熟,外地人看見骨頭有血不敢吃,其實皮肉全熟了,保持了雞的原味,吃的時候才加姜、鹽等配料!扒迤诫u”是白切雞中的佼佼者,被稱為“廣州第一雞”。它只用白鹵水浸制,不加任何配料,但皮爽肉滑潔白清香,“骨都有味”。這種追求清淡、追求鮮嫩、追求本味的特色,既符合廣州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飲食文化。
3、粵菜的第三個特點是博采眾長,善于變化,制作精良,勇于創新
粵菜具有“雜交”的優勢。因為粵菜形成的歷史是由中外飲食文化匯合并結合地域氣候特點不斷創新而成的。歷史上幾次北方移民到嶺南,把北方菜系的烹飪方法傳到廣東,清末以來,廣東的開放亦使得飲食上滲透了西方飲食文化的成分;洸说呐胝{方法有30多種,其中的泡、扒、川是從北方的爆、扒、氽移植來的,焗、煎、炸則是從西餐中借鑒。廣東人思想開放,不拘教條,一向善于模仿創新,因此在菜式和點心研制上,便富于變化,標新立異;制作精良,品種豐富。粵菜的菜式還注重隨季節時令變化而變異,夏秋求清淡,冬春重濃郁。宴席上的菜式皆冠以美名,如三蛇配老貓、母雞燴成的菜叫“龍虎鳳”,蝦仁炒馬蹄(荸薺)叫“龍馬精神”。到目前為止,粵菜的菜式有5400多種,點心有1000多種,風味小吃也有數百種之多。單是雞饌便有幾百種之多,幾乎每一著名的酒家、食肆都有自己的“招牌雞”來招徠食客,著名的有清平雞、文昌雞、太爺雞、東江鹽焗雞、東方市師雞、陶陶姜蔥雞等等。
上文中介紹的三個粵菜的特色你了解了嗎?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在其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它不僅代表著廣東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更代表著那里千百年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吹竭@里,吃貨們想不想親自去廣東地區嘗一嘗粵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