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新聞
- 萬江舉辦水產疫病防控技術交流活動...
- 省疫控中心赴莞調研指導水產苗種產...
- 瀕危豬品種緣何“王者歸來”?
- 季節性過敏怎么辦 季節性過敏吃什...
- 季節性過敏能怎樣緩解 季節性過敏...
- 家庭保健室:早春三月飲食三部曲早...
- 家庭居室是隱藏過敏原最大的巢穴盛...
- 家庭必備的春季養生粥譜功效大全
- 石龍鎮召開綠美鄉村建設工作會議
- 季節性皮炎有哪些分類 可以吃刺激...
聯系我們
聯系人:蘇先生
手機:134-804-11888
電話:400-0769-006
郵箱:815665333@qq.com
地址:東莞市東城街道丁平甲路7號
瀕危豬品種緣何“王者歸來”?
曾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瀕危品種的項城豬,在部省協同制定的保種方案助力下,開啟了搶救性保護工作。如今,歷經半個世紀興衰沉浮的項城豬,再度重返歷史舞臺,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每年隆冬時節,徐永紅便格外忙碌。冬季是豬病高發季,作為河南省沈丘縣鑫鴻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近日,他在自家豬場悉心照料著新生的一窩豬娃子,絲毫不敢懈怠。
這些讓他時刻牽掛的“寶貝”,正是目前處于瀕危狀態的河南省地方品種——項城豬。項城豬養殖歷史源遠流長,曾憑借優異的適應性和自身優良品質聲名遠揚。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對保種工作普遍重視不足,項城豬純種數量急劇銳減。
在2021年啟動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行動中,普查隊在周口市項城、沈丘等地意外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項城豬群體。與此同時,還挖掘出一批“民間保種家”堅守養豬事業、守護本土老品種的動人故事。
2023年9月26日,項城豬被農業農村部正式確定為瀕危品種。在各級主管部門、相關單位的積極協助推動下,部省迅速協同制定保種方案,全面開展項城豬搶救性保護工作。
至此,歷經半個世紀興衰變遷的項城豬,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放眼全國,項城豬或許只是我國地方豬處境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物質極為豐富的當下,土豬已成為不少消費者追尋“老味道”、寄托鄉愁的新寵。近年來,育種家們充分保護、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我國優異的地方豬資源,將其作為育種材料,選育出一大批優質特色品種,并推廣至全國各地。這不僅豐富了國民的“肉盤子”,還解鎖了撬動地方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密碼”。
怎么“消失”的?
項城地處河南省東南部,東接沈丘,北鄰淮陽,東南與安徽接壤,當地農戶向來有養豬的傳統習慣。20世紀50年代,項城號召發展養豬積肥,掀起了養豬業的熱潮。當地養殖戶經過多年精心選育,成功培育出本地品種項城豬,并在選種選配、飼養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項城豬是中國華北型豬的典型代表,其毛色烏黑發亮,四肢粗壯有力,耳朵大且下垂,皮膚厚實多皺,產仔數量較高。與其他豬種相比,最顯著的特點是善于游泳,在過去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涉水十分方便,可成群進行長途趕運。
項城縣志資料記載,項城豬按體型外貌一般分為大型豬與小型豬。大型豬在一百斤以內不易育肥,待架子長成以后,育肥速度很快,一天能長一斤左右。喂養兩年以上可長至五、六百斤,且肉質堅實,久煮不化,腿部肌肉結實,有肥有瘦,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由于項城豬不挑食,上膘速度快,適應性和繁殖力強,迅速成為本地養殖業的當家品種。據記載,截至1962年底,項城縣存欄量達11萬余頭,基本實現了一戶一頭豬。
據當地養殖戶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項城當地飼養數量眾多、種豬質量優良,項城豬在全國聲名遠揚。每年都有大量仔豬、架子豬通過交易市場向周邊縣市及省份輸出。
在靠近項城的上蔡、淮陽、沈丘、平輿、商水和鄲城等地也積極飼養項城豬,20世紀60年代存欄量達60多萬頭。湖北、安徽、山東、甘肅和青海等地的養殖戶也慕名而來購買豬種。
然而,隨著市場風向的轉變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短短十幾年間,項城豬的境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大部分養殖戶更傾向于選擇效益更高的白豬,導致黑豬養殖數量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在項城豬的利用上過于偏重雜交改良,而忽視了本品種選育,導致豬種混雜退化。”見證了項城豬日漸衰落的周口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劉建中心生遺憾。
據史料記載,在1979 - 1983年開展的全國第一次畜禽遺傳資源調查中,并未調查到項城豬。在2006 - 2008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中,由于當時交通條件、人員物資等方面的限制,河南省重點調查了原有品種志里的畜禽資源,也未覆蓋項城豬。
“這么多年來,周口當地養的啥,我們基本都清楚。”談及當時的飼養情況,1997年到周口畜牧局一直從事養殖技術推廣工作的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農牧工程學院趙慶楓博士告訴記者,直至2020年前后,在項城或周邊縣城,大規模養殖項城豬的養殖戶已寥寥無幾,零星散養的情況也基本看不到了。
從聲名遠播到無人問津,項城豬的衰落僅僅用了十幾年時間。曾經家家戶戶養殖的項城豬,逐漸銷聲匿跡,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民間保種家”的三十年堅守
在實地探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古老土豬的“失而復得”并非偶然,而是有人用心守護的結果。
幾十年來,一批有識之士因喜愛項城豬品種,傳承了祖輩的養豬事業,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堅持飼養項城豬。盡管在市場風向的變化和沖擊中遭遇挫折,但他們依然堅守著對本土品種的保育工作,使得項城豬種源得以留存,并在這次普查中重新被發現。
從事養豬事業三十年的徐永紅就是這批“民間保種家”中的一員。1995年,從部隊退役的徐永紅回到家鄉,決定追隨父親的腳步,傳承上一輩的事業——養豬。從1996年開始,他邊買賣邊養殖,邊育肥邊育種,從最初的十幾頭母豬,發展到現存欄1068頭項城豬。二十多年的堅持,讓他成為了當地僅存的幾家項城豬規模化養殖戶之一。
為何選擇項城豬?徐永紅表示,一方面是從小耳濡目染,延續了養殖習慣,對養黑豬有著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1995年到深圳打工的兩年,讓他看到了黑豬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
高端消費市場對于品質豬肉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對徐永紅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下定決心,將目光投向本地老品種項城豬。
然而,當時資金短缺、沒有廠房,看著家里僅有的十幾頭黑豬,徐永紅犯了難。
“一開始,沒錢蓋豬場,只能散養,空著地浪費,就種上核桃樹,收的核桃夠抵一季小麥的收入,再養點土雞,賣了雞去買豬飼料,就夠十七八頭豬吃一陣子了。”手頭拮據的徐永紅到山東買了核桃苗,開啟了林下養殖模式。
等黑豬養肥賣了錢后,他才開始著手蓋豬場。“掙點錢,壘面墻,再上瓦封個頂。光靠近門口的第一棟豬舍就蓋了3年。”就這樣,徐永紅的豬場建設持續了二十年。如今,他的場里,母豬舍、公豬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舍等一應俱全。盡管豬場的墻面斑駁,圍欄生銹,環境條件略顯簡陋,但卻干凈整潔。
在當時的項城,不管大小養殖戶,都在養白豬,養殖黑豬的徐永紅成了“異類”。村民們不理解,但他并不在乎,一心只想賺錢蓋豬場,擴大養殖規模。
聽說隔壁村的養殖戶嫌黑豬長得慢、不賺錢,想把家里的兩頭黑母豬和31頭小豬打包賣掉,總價3000塊錢。有一戶想“接盤”,但覺得豬出欄時間久、效益低,只愿出2700塊錢。徐永紅第二天找上門,以3000元的價格賒賬將豬買了下來。
為了養好豬,徐永紅四處收集學習飼養土豬的養殖技術、疫病防控、飼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他通過看節目、逛書店、找專家等方式,不斷積累經驗,自己也成了“土專家”。每次豬生病后,他都會查閱資料,判斷病因,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各方意見,最終確定治療方案。
幾年后,徐永紅的黑豬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飼料問題也沒讓他太發愁。“豆粕太貴,項城豬屬于雜食性動物,一般找點玉米和麩皮,混著南瓜、胡蘿卜、白菜喂就行,母豬吃了奶水很好,一窩能產十五六只,小豬也長得很肥。”
雖然項城豬生長速度較慢,但耐粗飼,抗病力強,這讓起初困難重重的徐永紅省了不少心。他回憶,有一年豬高熱混感爆發,村里養的白豬全部發病,大部分死亡,而自己家的七八十頭黑豬卻安然無恙。別人都以為他有治病的好方法,半夜等在門口找他“尋醫問藥”。
就這樣,賣核桃蓋廠房,養土雞換飼料,一邊養殖一邊售賣,盡管發展速度緩慢,飼養條件也十分簡陋,但養殖場的規模仍在逐步擴大。第一次通過養黑豬嘗到甜頭,讓徐永紅記憶猶新。“有一年過年,84個豬娃總共賣了19.6萬元!”這讓他心里充滿了喜悅。
徐永紅每年最期待春節的到來。河南當地有殺年豬的習俗。如今在當地,民間還一直流傳著有關項城豬的民謠。
雖然前些年,市場上日常對黑豬肉的需求不高,但每到春節,肉質細膩、風味醇厚、營養豐富的黑豬,依然是人們的首選。“在前幾年,平時市場上黑豬一斤肉的價格比白豬低1.5元,賣不上價,但一到過年,一斤黑豬能賣18元,而白豬只能賣7、8元。”
2015年,徐永紅在周口市區開了專賣店,黑豬排骨賣到48元一斤,五花肉38元一斤。由于全程采用無公害養殖,養殖周期長,肉質極佳,逐漸打出了口碑。“即使比其他黑豬肉門店的價格高出一半,銷售量依然不錯。平日里三天能賣2頭,趕上春節一天能賣7、8頭。”
就這樣邊保種、邊經營,徐永紅和項城豬共同走過了三十個年頭,從起初的幾十頭豬,發展到2024年的1000多頭,種群數量增長了10倍。
回憶這些年的艱難困苦,徐永紅坦言,“其間也養過別的品種,但從沒想過棄養項城豬,看到一頭頭豬,總能想起兒時與父輩、祖輩一同養豬、共同生活的回憶,心里覺得踏實。”
“遺珠”重獲發現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肉品消費逐漸向優質安全和高品質市場轉型。優質豬肉的生產,離不開良種的有力支撐。
而好品種源于好資源,找回遺失的老品種,推動農業遺傳資源的保護利用,不僅關乎種業發展,更是國家戰略需求。
2021年,我國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其中,畜禽資源普查按照“區域全覆蓋、品種全覆蓋、不漏一村一戶”的要求,對全國62.5萬個行政村開展了拉網式摸排。
在河南省,周口市普查隊在進村入戶調查過程中,來到沈丘縣鑫鴻養殖專業合作社,結識了徐永紅,發現了他養殖場中的1000余頭項城豬。
“沒想到,如今還有這么大規模的項城豬群體!”摸查結果讓參與此次普查的劉建中喜出望外。經專家現場走訪調查、資料對比等,初步認定這些種群符合項城豬的品種特征。
令人驚喜的是,普查隊經過全市調研走訪發現,除徐永紅外,項城市鑫發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全喜、項城市丁集關莊和美神養殖場負責人時志輝等一批規模養殖戶、合作社及企業也在堅持飼養項城豬。
據統計,2021年普查時發現,項城豬現存種群數量僅有2959頭。2023年9月26日,項城豬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瀕危品種。
項城豬“重出江湖”后,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為防止珍稀資源得而復失,農業農村部、當地主管部門及科研單位迅速協同制定搶救性保護實施方案,明確了保種單位和目標任務,立即開展項城豬搶救性保護工作。
面對艱巨的任務,各有關方面協同合作,為打好種源保衛攻堅戰出謀劃策。周口市委市政府組織各方力量,成立工作領導組和品種資源保護科技攻關組,全力推進項城豬的保護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項城豬保護利用的優惠政策與激勵措施。項城市政府特設保種經費,專門用于項城豬保護救助。在保種工作上,當地與科研院校緊密聯合,結合項城豬的特性特征,制定了科學有效的項城豬保種方案和飼養管理規程,為項城豬保種的規劃設計和技術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項城豬的保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項城豬現存欄9578頭,其中種公豬45頭,種母豬581頭,與2021年普查發現時相比,三年時間里數量翻了三倍多。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建立項城豬保種體系,建設項城豬保種場及配套設施,實現年出欄項城豬1萬頭以上,采取‘政府 + 企業’‘保種場 + 農戶’的模式,建立項城豬保種繁育場,讓項城豬保種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劉建中表示。
今年,徐永紅告訴記者,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協調下,他
- 上一條:省疫控中心赴莞調研指導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
- 下一條:$NextArticle
聯系方式
熱線電話
400-0769-006
聯系手機
134-804-11888
聯系人
蘇先生
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