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新聞
- 市鄉村振興工作專班促進組赴東坑鎮...
- 東城區開展紅火蟻防控技術專題培訓...
- 請您提供具體的文章內容或原標題,...
- 市疫控中心開展布病檢測技術專題培...
- 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試點:...
- 圣茵:科技賦能林下“花樣經濟” ...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9部門關于啟...
- 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部署2025“...
- 燃爆!第三屆“村超”開啟“百村大...
- 急性傳染病之恙蟲病是怎么傳播的呢...
聯系我們
聯系人:蘇先生
手機:134-804-11888
電話:400-0769-006
郵箱:815665333@qq.com
地址:東莞市東城街道丁平甲路7號
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試點:產出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成果
記者于1月3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自2024年4月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試點工作開啟以來,中國氣象局攜手農業農村部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要求。目前已完成最新全國農業氣候區劃圖的編制,確定了全國冬小麥和大豆氣候區劃,為全面開展新一輪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筑牢了基礎。通過對試點區域農業氣候資源底數和變化規律的深入探究,形成了可操作的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基本范式,并且借助普查成果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優化,為各地科學運用氣候資源、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布局以及科學減輕農業氣象災害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國家氣候中心精心組織編制農業氣候資源普查技術規范,梳理出農業氣候大區、農業氣候區、農業氣候帶三級區劃指標,完成了1961 - 1990年、1991 - 2020年不同時段中國農業氣候區劃圖的編制工作。當下,正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對區劃結果開展區域性驗證。
國家氣象中心首次從全國范圍明確了冬小麥可種植區范圍,編制出全國1千米冬小麥農業氣候區劃圖,對1991 - 2020年冬小麥種植氣候、災害、病蟲害、品質和產量氣候區劃的變化特點進行了量化分析,完成了全國和主產區冬小麥農業氣候區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完成了全國春大豆種植氣候區劃圖的編制。經測定,東北地區大豆可種植區向西拓展,適宜種植區向北延伸。
聚焦地方,試點地區氣象部門凸顯“新、精、準、智”的特色,助力各地因地制宜地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內蒙古氣象部門繪制出自治區、市、縣1961 - 1990年、1991 - 2020年大豆干旱、霜凍風險等氣候區劃圖共計126張。黑龍江氣象部門自主研發了大豆低溫冷害風險區劃、大豆品質氣候區劃、大豆病蟲害風險氣候區劃等三種區劃方法,為地方合理調整大豆種植結構提供了科學指引。
為填補農業氣候資源區劃空白,構建“新指標”,新疆氣象部門新建冬小麥氣候區劃指標,推動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在冬小麥氣候區劃中的應用,為全國冬小麥品質氣候區劃提供了參考。遼寧氣象部門在農業氣象災害區劃中對玉米春霜凍指標進行修訂,提升了試點成果的精準度。
當前,區劃試點成果正成為當地制定農業政策的有力依據。
河南氣象部門首次區分優質專用小麥和不同屬性冬小麥的氣候區劃,為農業農村部門優化小麥種植結構、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提供了科學依據?;趨^劃指標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支持,相關部門依據赤霉病、干熱風風險預警提示采取措施后,赤霉病發病率降低了1.5%,干熱風防控使千粒重提高了1.4克,全省挽回糧食損失約10億斤。
目前,蘋果種植氣候區劃與主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成果已在陜西6個主產市、48個縣(區)相關部門得到應用,為省、市、縣各級政府和果業生產管理部門優化蘋果種植區域、種植結構、種植品種等提供了決策依據,推動了蘋果產業的提質增效和防災減損。
在江西,氣象部門根據水稻安全生長期積溫和冬季熱量資源明顯增加的變化趨勢,得出“稻稻油”輪作種植區域明顯向北延伸、“稻油”輪作面積明顯減少的結論。
按照計劃,2025年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領域的專家團隊,積極推動成果應用,提高普查和區劃成果的精細化程度與智能化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 上一條:市疫控中心開展布病檢測技術專題培訓,加固人畜共患病防控防線
- 下一條:$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