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蔬菜配送公司 東莞市糧油配送
2021-09-09
別名:蘇葉、赤蘇、紫蘇、皺蘇、尖蘇、香蘇葉、雞冠紫蘇、子蘇。
性味:辛,微溫,無毒。
歸經:脾經、肺經二經。
入藥部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葉(或帶嫩枝)。
形態特征:本品葉片多皺縮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紫蘇葉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
炮制:除去雜質及老梗;或噴淋清水、切碎,干燥。
紫蘇葉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主治:用于風寒感冒,腹痛,火滯痢疾,濕滯泄瀉,少佐二、三分,從內略為疏表解肌最為妥當。參蘇飲治虛人感冒風寒,方中一補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義,減去人參,或服之不應,或邪未散而正氣先虛。”
④《本草乘雅半偈》:“(紫蘇)致新推陳之宣劑,輕劑也。故主氣下者,可使之宣發,氣上者,可使之宣攝。葉則偏于宣散,莖則偏于宣通,子則兼而有之,而性稍緩。”
⑤《長沙藥解》:“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沖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胸中瘀結之證而通經達脈,發散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
⑥《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郁結而利氣滯。今人恒以莖、葉、子三者分主個癥。蓋此物產地不同,形狀亦別,多葉者其莖亦細,而莖桿大者,則葉又少,故分析辨治,尤為精切。葉本輕揚,則風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閉,宣通肌表,泄風化邪,最為敏捷。莖則質堅,雖亦中空,而近根處偉大豐厚,巨者徑寸,則開泄里氣用之,解結止痛,降逆定喘,開胃醒脾,固與開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則滑利直下,降氣消痰,止嗽潤肺,又是別有意味。此今人選藥之密,已與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謂非藥物學之進境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